汇总文学 > 原儒 > 答刘公纯

答刘公纯

推荐阅读: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国哲学原论淮南子译注哲学概论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忍不住的新努力商君书译注鬼谷子译注沈从文哲思录孔子与儒家哲学

一秒记住【汇总文学 www.hz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伏羲八卦,举八卦,即六十四卦全具,盖省文也。汉人不明乎此,乃妄生文王重卦之论。 虽为哲学思想之深源,而在太古占卜盛行,余推想古《易》卦爻之取象,当采自占卜家。古《易》,谓伏义之《易》。 伏羲之于象虽寓有哲理的意义,而古易犹为占卜之用,可知古《易》象犹未能扫尽占卜家遗意也。至孔子作《周易》,始完全断绝术数,而纯为哲学思想之大宝藏。虽作假象以显理,假,犹藉也。显者显示。象犹譬喻,昔人已言之。孔子《周易》之作,盖假藉譬喻,以显示其无穷尽而极难言之理道,(此云理道系复词,犹言理也。)此其文体极殊特,扬子云拟之,已不无东施效颦之诮。 其意则欲引人以即物穷理而自得之耳。学易者切忌胶滞于象。佛氏有一喻:喻者,譬喻。 愚夫不识月,我为彼伸一指指月,上指字,谓手指;下指字,犹示也。 欲令彼观月。欲令愚夫观月也。 而彼但观指,终不观月。此喻妙极,亦痛极矣。汉《易》胶滞于象而不穷理,犹愚夫观指不观月也。故汉《易》行,而孔子之《易》亡矣。王弼扫象,伊川继之,皆有特识。而后之攻弼者,则诋以野文;短伊川者,则讥其不通象而妄扫。余以为,扫象者扫夫胶执于象,而不穷理者之锢习耳。若直谓象可扫,岂非大妄,伊川、辅嗣何至出此?孔子作《周易》明明假象以显理。如《干》取象于天,何耶?干为精神。精神之特征是有大明与健动诸德性,故以天为《干》之象。易言之,即以天之昭明与行健,比喻精神。以此比喻,开示人,而斯理乃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切实体会。举兹一例,他可准知。 今若扫象,又何由悟孔子之《易》乎?汉人胶滞于象,流于琐碎与穿凿,真不知有穷理之事。王弼、伊川扫此锢习耳。然弼淫于老,伊川亦有未弘。《周易》一经亟须新疏。汉《易》言象,颇有可资之以推见孔子奥义者,是不可弃也。余昔有意为《大易》《广传》,自度老病,难以图成,尝欲集青年好学者十人左右,成一小学团,共同研究若干年,当不至无成也。奘师译佛典,译场先养众才。温公成《通鉴》,史局广征群彦。余诚不忍《易》道湮塞而弗彰,所志未逮,不能无望于来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