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文学 > 诗经通释 > 【第二十二编】 卫武公在南亩祭祖时诗篇

【第二十二编】 卫武公在南亩祭祖时诗篇

推荐阅读:南州集存两晋南北朝史乐府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冯延巳词辑评京华慷慨竹枝词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词学十讲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残折)马一浮词集

一秒记住【汇总文学 www.hz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

    甫田(小雅)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释音:食,音嗣。薿,音蚁。齐,音咨。馌,音叶。坻,音池。

    【诗义关键】

    这首诗的关键就在“今适南亩”的“南亩”在什么地方。在解释《干旄》篇时,曾经证明南亩在南山之下,实际上,就是尹吉甫所主管的浚邑。现在根据这个地点,再将此诗做一分析。

    这首诗如同《七月》篇一样,有三种不同身份的人物:一是农夫;二是我,也就是士;三是曾孙。然这三种人是怎样的关系呢?诗言“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又说“曾孙不怒,农夫克敏”;又说“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显然,曾孙是地主。但诗又说“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又说“我田既臧,农夫之庆”,“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从此看来,“我”就是“士”。南亩既属于曾孙,怎么又是士的呢?原来士所耕的也就是曾孙的田,曾孙的田称为“公田”“甫田”或“大田”,士所耕的田称为“私田”,所以《大田》篇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周时,诸侯的田称公田,是世袭的;士所耕的田,不能世袭,所以《孟子》说:“士无世官”“惟士无田”。士有功以后,诸侯赐给他一块田,让他耕耘,所收获的一部分献给公家,一部分留作自用,一部分养活农人。此其所以这首诗里有三种不同身份的人物。

    但是曾孙是谁呢?再从有“南亩”字样的诗中来找。《诗经》中用“南亩”的共有五篇,就是《七月》《大田》《载芟》《良耜》与此诗。《良耜》篇说“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不就是此诗的“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吗?又说“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不也就是此诗的“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吗?又说“以开百室”,不就是《斯干》篇“筑室百堵”吗?又说“以似以续,续古之人”,也不就是《斯干》篇“似续妣祖”吗?如此讲来,曾孙不就是卫武公吗?因为他现在以孝孙的身份来祭祖,所以称之为曾孙。《集传》说“曾孙,主祭者之称”,对了。到此,可以彻底讲明这首诗中曾孙、士、农夫三种人的关系了。卫武公于收割麦子时,来到南亩视察并借以祭祖。尹吉甫是南亩的主管,也就写这首诗来祝贺他。田地是农夫耕耘的,实际上,尹吉甫的身份一半也是农人,于是在祝辞里也就提到了农夫。

    【字句解释】

    一章。倬,大貌。十千,一万。“岁取十千”承“倬彼甫田”而来,是形容甫田收获之多。《郑笺》以井田制来解释,非是。他说:“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大古之时,以丈夫税田也。岁取十千,于井田之法,则一成之数也。九夫为井,井税一夫,其田百亩。井十为通,通税十夫,其田千亩。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税百夫,其田万亩。欲见其数,从井通起,故言十千,上地谷亩一钟。”他这种解释与《汉书·刑法志》所载颇有不合。《刑法志》说:“因井田而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赋(按原作租,依《补注》改)。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法。一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是谓千乘之国。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根据《诗经》中的“小戎”“良人”,知道卫国所行的就是这种井田军赋制;然所谓井田,是以地方一里为一井的井田制,不是像《郑笺》说的“九夫为井,井税一夫”的井田制。

    再者,此诗之“甫”仅作“大”讲,与丈夫之甫无关。甫田若作“丈夫的田”解,那么,《车攻》篇“东有甫草”的“甫草”,就是丈夫的草吗?陈,旧年的粮食。食,养活。耘,除草。耔,壅根。薿薿,茂盛。据《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一),黍是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故谚语说:“椹厘厘,种黍时。”稷,是高粱,早种于正月,谚语说:“九里种,伏里收。”诗言“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此诗的写作时间当在三四月间。介,大;止,成熟。“攸介攸止”与《生民》篇“攸介攸止”同义。《生民》篇是讲胎儿的长大成熟,此诗是讲黍稷的长大成熟。烝,进。整章的意思就是:广大的甫田,一年里要收获万把。我用旧年的陈粮,来养活我的农人,这样,从古到今有了年头了。现今到了南亩,有的在除草,有的在壅根,黍稷长得很茂盛。长高了,成熟了,进给我这髦士。

    二章。齐,齍之假借;《说文》:“齍,黍稷器。所以祀者。”明为盛之假借(马瑞辰说)。齐明,即粢盛;粢盛,祭祀的饭。“与我牺羊”的“我”是尹吉甫的自称,他的地位是士,故以羊来祭祀;诸侯则用牛。马瑞辰以羊为牛之假借,非是。社,即现今说的土地爷,此处作动词用。方,《毛传》“迎四方气于郊”,也作动词用。庆,福。御,为娱之假借。田祖,始耕田者,即神农。穀,养。整章的意思就是:用我的齍盛着黍稷所做的供饭,以及纯色的羊来祭祀土地爷,并迎四方之神。我的田里收成好,这是农夫们的福气。鼓着瑟琴,敲着土鼓,以娱乐田祖。目的在祈求好雨,使稷黍长大,以养活我这个士及其女子。

    三章。田畯,田官。攘,应读为让。禾易,为禾移之假借;禾移,禾盛之貌(马瑞辰说)。长亩,竟亩。终,既。善,好。有,多。敏,勤快。整章的意思就是:曾孙来到了,和他的妇孺们,到南亩去送饭,田畯非常地高兴。他让左右之人,都尝一尝曾孙所送的饭是否旨美。满田里的禾长得都很茂盛,既好又多。曾孙没有生气,因为农夫们都很勤快。

    四章。稼,禾。茨,屋顶。梁,屋梁。庾,囷。坻,通阺,秦人谓陵阪曰阺(马瑞辰说)。京,高丘。仓,仓库。箱,车箱,用以运谷。整章的意思就是:曾孙所收之禾,高得就像屋顶,就像屋梁。曾孙的囷,大得就像山陵,就像高丘。要用千把个仓库,要用万把来车辆,来运来藏这些黍稷稻粱,这是农人们的福气。神灵要赐以大福,千万年长寿无穷。

    【诗义辨正】

    《毛序》:“《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这首诗与幽王有什么关系呢?《集传》改变说:“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诗明言:“烝我髦士”“以穀我士女”。公卿可以自称为士吗?姚际恒说:“此王者祭方社及田祖因而省耕也。”王者所祭的是社稷,是上帝,不是方社与田祖。只从表面来猜,无法真正了解诗义的。

    二

    信南山(小雅)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释音:甸,音殿。畇,音匀。霡,音麦。霂,音木。埸,音亦。彧,音郁。膋,音聊。

    【诗义关键】

    诗言“信彼南山”,限定了这首诗的地域。换言之,这首诗的事件一定是在卫国。又说:“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意思就是曾孙的田是在南山的东南,又限定了地界。《甫田》篇里“我”所耕的田是“曾孙”的;这首诗里“我”所耕的田也是曾孙的。《甫田》篇里“我”所耕种的田叫南亩,在南山之下,这首诗里“我”所耕种的田在东南,不也就是南亩吗?顾祖禹说:“凡地理言南,可与东通,言北可与西通,非同东与西、南与北迥相反者。”(见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第八十四言)《甫田》篇说“黍稷薿薿”,此诗说“黍稷彧彧”,是同一个季节。然一个季节里怎么有同样的两首诗呢?《甫田》篇是讲曾孙刚刚来到南亩的情形,所以诗言“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意思就是正在耘耔的时候曾孙来了。这首诗是收获后在南亩祭祖,所以诗言:“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又说:“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又说:“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都是讲祭祀。前篇是祝贺曾孙的来到,此篇是祝贺曾孙的祭祖,用途不同,时间不同,诗义也就不同了。

    【字句解释】

    一章。信、伸,古通;伸,长。甸,治。《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冀州就在南山之下。畇畇,垦辟貌。田之,之田的倒文。疆,划疆界。理,理沟渠。整章的意思就是:长大的南山,是大禹治理过的。垦辟过的平原与低地,这是曾孙的田地。我在那个东南边上,划疆界,理沟渠。

    二章。上天,天上。《尔雅·释天》“冬为上天”,非是。《文王》篇“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的“上天”即不可作冬天讲。同,聚。同云,阴云密布之意。雰雰,犹纷纷。霡、霂,小雨。优、渥、沾、足,都是饶洽之意(《集传》说)。整章的意思就是:天上的阴云密布,落着纷纷的大雪。再加以及时的小雨,雨量非常地厚,非常地湿,非常地饶,非常地够,可以生长我的百谷。

    三章。埸,田畔。翼翼,盛貌,形容下章“疆埸有瓜”的“瓜”。彧彧,茂盛。收谷曰穑。整章的意思就是:田畔上结的瓜很多,田里边黍稷长得很茂盛。曾孙的收获,用来作为酒食。给我的尸宾来吃喝,好使主人长寿万年。

    四章。菹,泡。整章的意思就是:田间有庐舍,田畔长着瓜。把它摘下来,泡起来,好献给皇祖。曾孙因此而长寿,受到天所赐给的福禄。

    五章。骍牡,赤色的牡牛。鸾刀,刀之有铃者。膋,脂膏。整章的意思就是:用清酒来祭祀,再加上赤色的牡牛,让祖先来享受。拿着带铃铛的小刀,把它的毛刮干净,取出它的血和脂膏。

    六章。苾苾芬芬,是形容肉香,肉一定要蒸了煮了之后,才能发出香气,所以《楚茨》篇说:“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此诗“烝”,我疑心是蒸之假借。明,为勉之假借。孔明,甚为尽力。皇,暀。整章的意思就是:把它蒸熟煮熟,发出芬芳的香味,祭祀的事务才算尽了职。先祖享受过了,赐以大的福禄,长寿无疆。

    【诗义辨正】

    《毛序》:“《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也是在附会。《集传》说“此诗大指与《楚茨》略同”,甚是。下边就要讲《楚茨》篇。姚际恒反而驳斥说:“此篇与《楚茨》略同,但彼篇言烝、尝,此独言烝,盖言王者烝祭岁也。《集传》亦以为大指与《楚茨》相似,而以曾孙为凡祭者皆得称之。按首章从南山、禹甸言起,以疆理南东之制属之曾孙,此岂为公卿咏者耶?谬矣。”他不知道南山之所在,还以为朱熹不对,真是“诗无达诂”了!屈万里说:“此亦咏祭祀之诗。”表面上是对的。

    三

    良耜(周颂)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释音:畟,音测。俶,音触。女,读汝。饟,音饷。镈,音博。薅,音蒿。挃,音窒。犉,音淳。

    【诗义关键】

    《甫田》篇说“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此诗说:“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地点与举措完全相同。“或来瞻女”,即指曾孙之馌南亩。筐、筥,是送馌时所用的工具。“其饟伊黍”是讲所送的食物。诗又说“其笠伊纠”,是讲曾孙所戴的帽子。“其镈斯赵”是讲曾孙所用的除草器具。“以薅荼蓼”也就是《甫田》篇所说的“或耘或耔”的“耘”。“杀时犉牡”也就是《信南山》篇所说的“从以骍牡”的“骍牡”。由此看来,这首诗与《甫田》《信南山》为同时之作;此诗用作祭祀时的祈祷,而《甫田》与《信南山》是对曾孙的歌颂。

    【字句解释】

    畟畟,锋利。俶,始。载,事(《集传》说)。实,谷实。函,种在土内。女,指农夫。纠,编织。镈,锄头。赵,形容镈,如同纠字形容斗笠一样。《毛传》:“赵,刺也。”刺非形容词。刺,恐为“利”字形近之误;利,锋利。薅,除草。挃挃,割禾声。栗栗,《说文》两引诗,并作“秩秩”。崇,高。墉,城墙。比,密。栉,梳子。《尔雅·释畜》:“牛七尺为犉。”犉牡,七尺长的牡牛。捄,曲。似,嗣。古之人,先祖。整篇的意思就是:锋利的好的犁头,开始在南亩使用了,播种那些百谷,种子种到田里也就活了。有人来看望你们了,用筐和筥带来的食物是以黍米做的。他戴着编织的斗笠,使着锋利的锄头,除去荼蓼的草类。荼蓼腐烂掉,黍稷也就茂盛起来。挃挃地在割禾,有秩序地把它堆起来,堆积得就像城墙高,一堆挨一堆,就像梳子的齿。打开了百十间屋子,百十间屋子都装满了,妇孺们也就得到了安宁。杀些七尺高的牡牛,这些牡牛都长着弯曲的角。这些牛是来奉嗣祖先,奉嗣古远的祖先。

    【诗义辨正】

    《毛序》:“《良耜》,秋报社稷也。”诗言:“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又说:“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由此可知,送馌是在开始播种百谷的时候,当然不是秋季。祭祖当也不在秋季。下文“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是预祝之辞;不然的话,从夏至秋,曾孙都得在南亩了。研究诗一定要把时间搞清楚。姚际恒说:“《小序》谓‘秋报社稷’,近是。”其实季节不对。他又说:“诗云‘杀时犉牡’,是王者以大牢祭也。严氏曰:‘此诗为报社稷,必陈农功之本末,故当秋时而追述春耕,预言冬获也。’”王所用的祭物是“广牡”,广牡是两只牛,不是大牢。在解释《雝》篇时,曾有说明。姚氏认“犉牡”是王者之祭,非是。严粲说“当秋时而追述春耕”,实际是当春耕而预言秋收,恰恰相反。

    四

    臣工(周颂)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釐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释音:王,读往。於,音乌。庤,音峙。钱,音剪。铚,音质。艾,音刈。

    【诗义关键】

    要想了解这首诗,得先知道种麦的情形。《天工开物》于《麦工》篇说:“耕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阔面大鎛(按鎛当为镈之误。《集韵》“鎛,块铁”,与诗义不合)。麦苗生后,耨不厌勤(有三过四过者),余草生机,尽诛锄下,则竟亩精华,尽聚嘉实矣。”镈是一种除草的工具,上边曾经讲过。钱,就是现在说的铫,或谓之臿,也是一种除草的农具。庤,具。铚,收获。艾、刈,古通。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就是命令我的众人,用钱与镈来除草,不久就要看到收获。然什么时候锄麦地里的草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一)于“小麦”条引《齐民要术》说:“正月、二月劳而锄之,三月、四月锋而更锄。”与此诗的“维莫之春”的时期正合;与《甫田》篇“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良耜》篇“其镈斯赵,以薅荼蓼”的季节也都正相吻合。假如说这首诗是卫武公在南亩祭祀时,尹吉甫替他写的祈祷文,不会有错吧?不过这首诗是祭上帝,与《良耜》《信南山》等篇祭祖诗颇为不同,这一点得注意。

    【字句解释】

    嗟嗟,叹美之词。《天工开物》称稻田里工作的人为稻工、麦工,臣工,我疑心就是《七月》《甫田》《大田》三篇里所提到的“田畯”。因为凡讲“馌彼南亩”,都提到“田畯至喜”,可见田畯是派来监督南亩收获的官。因为他是卫君的臣属,就称臣工。在公,为公。王、往,古同声通用。釐,为禧之假借;禧,礼告(马瑞辰说)。来,是。咨,谋。茹,度。保介,被甲之人,也就是《甫田》篇“烝我髦士”的“士”。何,读为荷;荷,蒙受。田二岁曰新,三岁曰畬。《天工开物·麦篇》说:“小麦曰来,麦之长也。大麦曰牟、曰穬。”来、牟,是大、小麦的名称。明,成;成,是熟的意思。整篇的意思就是:臣工呀臣工,好好地为公家工作。把你们的成就讲述出来,好做将来的图谋、将来的调度。保介呀保介,在暮春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可求的?怎么又蒙受到新畬的田地呢?美好的小麦大麦呀,眼看就要长熟。光明显耀的上帝呀,今年才真算是一个好年。命令我的众人,用钱镈除去田里的草,不久就要看到收成。

    【诗义辨正】

    《毛序》:“《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也。”姚际恒批评说:“《小序》谓‘诸侯助祭遣于庙’,甚迂。诗既无祭事,天子于诸侯何不敢斥言之,而呼臣工、车右,如以卑告尊不敢斥言之例乎?《集传》谓‘戒农官之诗’,若是,则当在《雅》,何以列于《颂》乎?邹肇敏曰:‘明堂朝觐,则《我将》《载见》诸诗是已。至耕籍岂容无诗?嗟臣工,正指公、卿、大夫之属;至嗟保介,则义益显然。其为耕籍而戒农官,益可据矣。’其说近是。”假如是戒农官,那么《甫田》与《大田》篇的“田畯”就是农官,为什么不直称“田畯”而要称为“臣工”呢?公、卿、大夫固可称臣,然为什么称之为“臣工”呢?这些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五

    噫嘻(周颂)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释音:假,音格。

    【诗义关键】

    这首诗的关键就在“骏发尔私,终三十里”这两句。这两句明白了,诗义就整个显现出来。在解释《干旄》篇时,曾经证明尹吉甫是卫国的私人,私人所耕之田谓之私田,简称曰私。《大田》篇就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私田,实际还是公田,不过由私人所耕,故称私田。诗言:“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明明是祭成王的诗,怎么与私田有关系,而又称之为“尔私”呢?成王是周朝的宗室,也是卫国的祖先,诸侯的土地固由世袭,还得由周室赐封,所以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现在是在祭成王,成王是周室的第三代祖宗,所以这块私田对成王来说,自然是“尔私”了。《大田》篇的作者是私人,以他的身份来说,这块田就称为“我私”。事实上是一块田,然这块田在什么地方呢?再来追究“三十里”。在解释《干旄》篇时,曾从这“三十里”追究出私田之所在,再由私田追究出南山,再由南山追究出浚地,因而断定三十里就是指浚邑的广袤而言。浚是尹吉甫所主辖的地方,那么,这首诗就与《甫田》《信南山》《良耜》《臣工》等篇有关系了。《良耜》篇说“播厥百谷”,这首诗也说“播厥百谷”,季节与业务也就完全相同。这首诗是卫武公在春耕时祭成王,毫无问题。

    【字句解释】

    噫,叹词。嘻,和。昭假,降临。骏,急。终,究。服,服役。十千,一万。整篇的意思就是:和穆的成王呀,你降临到这里来了。率领着这些农夫,播种各种谷类。急急地开发您的私田,完成了三十里的广袤。为您服役而耕耘的,有一万对人之多。

    【诗篇联系】

    以上五诗,就是《小雅·甫田》《信南山》《良耜》《臣工》与《噫嘻》,都是卫武公于春祀时在南亩祭天、祭祖的诗篇,而为尹吉甫所写。因为用途不同,各篇内容也就不同。《甫田》篇是卫武公初到南亩时,祝贺他的诗;《信南山》篇是祭祖时祝贺他之辞;《良耜》篇是祭祖;《臣工》篇是祭天;《噫嘻》篇是祭成王。内容十分明显。

    【诗义辨正】

    《毛序》:“《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诗明言“成王”,怎么会是上帝呢?姚际恒引何玄子:“康王春祈谷也。既得卜于祢庙,因戒农官之诗。《家语》孔子对定公曰:‘臣闻天子卜郊,则受命于祖庙而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又《左》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从。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启蛰后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不郊,宜其不从也。”’愚以此诗章首有‘成王昭格’之语,是此诗作于康王之世,乃主作龟祢宫而言。不然,周自后稷以农事开国,即欲敕农官,何不于始祖之庙举始祖为辞,而顾于成王,何取乎?”姚氏说:“其说亦巧合,存之。”假如是康王祭成王,为什么称“尔私”?难道成王的田地只有三十里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是前人对《诗经》考证的失败端由。

    六

    大田(小雅)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释音:覃,音谈。皁,音造。莠,音酉。螟,音冥。螣,音特。穉,音稚。渰,音掩。穧,音计。

    【诗义关键】

    《甫田》篇说:“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篇又有完全相同的四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同时的作品吗?不是的。《甫田》篇是讲春祀时曾孙的来到,此诗是讲秋祀时曾孙的来到。同一的行动而季节不同。此诗说:“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正是秋收时的情景。诗又说:“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不正是秋祭吗?然《信南山》篇也说:“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与此诗有什么区别呢?注意一下这些诗的词句。《甫田》篇说“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此诗说“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一个正在生长,一个已经收获。所以《甫田》《信南山》等篇尽管与此诗的地点、人物、事件、作业相同,仅只一个季节不同,诗义也就不同了。

    【字句解释】

    一章。大田,就是甫田。种谷为稼;多稼,就是种的东西很多,所以下边说“播厥百谷”。种,选种。戒,备,谓备农具。乃事,农事。覃,利。庭,当读为挺;挺,生出(《群经平议》说)。整章的意思就是:甫田里要种的东西很多,种子选好,农具齐备了,一切都准备好。用我锋利的犁头,开始在南亩播种各种谷类。长出来的苗都是硕大的,曾孙很是满意。

    二章。方,房,谓谷壳始生而未坚。皁,谓壳已合而实未坚。坚,茎坚。好,齐整。稂、莠,两种害禾之草。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穉,谓幼苗。炎火,盛阳。秉,持。畀,予。整章的意思就是:结房了,长皁了,禾茎挺直了,整齐了,既不生稂,也不长莠。去掉那些螟螣,以及那些蟊贼,不要它们伤害我田中的幼苗。神灵的田祖,拿着阳光来晒禾苗。

    三章。渰,云兴貌。萋萋,乌黑貌。穧,已刈之禾。秉,把,禾割下后,捆成一把一把放在地上。整章的意思就是:乌压压地满天黑云,落下一阵一阵大雨。雨落在我的公田里,也落在我的私田里。那里有没割下来的幼禾,这里有没收敛到的余穧;那里有遗留下来的禾把,这里有滞留在地上的禾穗,都是那些寡妇们的好处。

    四章。方,就是《甫田》篇“以社以方”的“方”。骍黑,就是《良耜》篇的犉牡。犉牡,是黄牛黑唇,故曰骍黑。整章的意思就是:曾孙来到了,与他的妇孺们到南亩去送饭,田畯非常地高兴。他来到这里做方祭,做祖祭,用那黄色黑唇的牡牛,和那黍稷来供献,来祭祀,以祈求大大的福禄。

    【诗义辨正】

    《毛序》:“《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完全从“伊寡妇之利”一句立论。所谓“伊寡妇之利”的“寡妇”,是指收割时拾禾的人,在任何年头收割时都有,难道只幽王时才有吗?《集传》说:“此诗为农夫之辞,以颂美其上,若以答前篇之意也。”前篇即《甫田》篇,《甫田》篇并不是赠,怎么需要来答呢?屈万里说:“此咏稼穑之诗。”皮毛之见。

    七

    载芟(周颂)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释音:嗿,音毯。

    【诗义关键】

    《良耜》篇说:“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这篇又有完全相同的四句诗,什么缘故呢?是不是同时的作品呢?不是的。这首诗与《良耜》篇的内容与词句几乎完全相同,怎么说有区别呢?区别就在“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所讲的是春耕的情景;而这首诗是讲一般百谷的播种、收获、储藏、制酒、祭祖。所以《良耜》篇是春祀,而此诗是秋祀。

    【字句解释】

    载,则。芟,除草。柞,除木。泽泽,土松懈貌。二人同耕为耦。耘,锄。徂,往。畛,田间小路。侯,维。主,家长。伯,长子。亚,仲叔。旅,子弟。强,即今之长工。以,今之短工。媚,爱。妇,就是《甫田》篇“以其妇子”的“妇”。依,《郑笺》:“爱也。”士,就是《甫田》篇“烝我髦士”的“士”,亦即《臣工》篇的“保介”。略,畟字形近之讹。有略,锋利。驿驿,《鲁诗》引作“绎绎”,谷皆生之貌(孔《疏》引舍人说)。达,《毛传》于《生民》篇注为“生也”。厌,为嬮之省,好貌(马瑞辰说)。杰,通?;《玉篇》:“?,长禾也。”厌厌,《韩诗》于《湛露》篇作“愔愔”;愔愔,齐整的意思。绵绵,《毛传》于《葛藟》篇注为“长不绝之貌”。麃,耘。实,谷。万万曰亿,万亿曰秭。烝,进。畀,予。飶,《说文》:“食之香也。”此指所供之食物。椒为降神之物。《离骚》“怀椒糈而要之”,王注:“椒,香物,所以降神。”《九歌》“奠桂酒兮椒浆”“播芳椒兮成堂”,都可证椒为降神之物。馨,香。胡考,先考。之,是。上“且”字作“今”字解,下“且”字作“此”字解(马瑞辰说)。振古,自古。整篇的意思就是:除去了草,砍去了小树,耕起来土就松懈了。千百对的人在锄地,低处有,田间小径上也有。这些人里有的是家长,有的是老大,有的是老二老三,有的是本家子弟,有的是长工,有的是短工。人们吃起所送的饭来,故意吃得响亮,这样,可以讨得主妇的欢喜,也可以得保介之士的喜爱。用着锋利的犁头,开始在南亩播种百谷,种子种到土里也都活了。所有的禾都生长出来了,有的还长得特别高,禾苗都很整齐,满地里的人都在除草。收获的非常非常之多,谷子堆起来,是以万、以亿、以秭来计算。将这些谷物做些酒,做些醴,好献给祖宗,以完成各样的祭祀。所供的食物都香喷喷的,这是邦家的光彩。椒发出了香气,祖先也就感到了安宁。并不是现在才这样做,也不是今天才开始,而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诗义辨正】

    《毛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此诗从春耕叙起,一直叙到秋收,并以所收获的做成酒醴来祭祀,怎见得是“春籍田而祈社稷”呢?姚际恒就批评说:“《小序》谓‘春籍田而祈社稷’,今按诗无耕籍事,亦未见有祈意也。刘公瑾谓‘秋成之祭,荐新于宗庙而歌此’,亦第以诗中‘烝畀祖妣’一语耳。何玄子谓‘孟冬腊先祖、五祀’,本《月令》文,以秦世事释周世诗,当乎?否乎?总不若《集传》谓‘此诗未详所用’,阙疑之为得也。然又曰‘然辞意与《丰年》相似,其用应亦不殊’,盖以万亿四句与《丰年》同。然彼简此详,亦不得执彼以例此。大抵此篇与下《良耜》相似,皆有报意,无祈意。”此诗与《丰年》相似,《集传》说对了,姚际恒反而怀疑;此诗与《良耜》篇在季节上不同,姚氏反以为相似,说诗者之歧异,于此可见!

    八

    丰年(周颂)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释音:稌,音途。

    【诗义关键】

    《载芟》篇说:“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这篇又有完全相同的四句,那么,这首诗也是用在祭祖,当无问题。然同一祭祖怎么会有两篇诗呢?注意这首诗的“稌”字与“亦”字。稌,是稻子,上几篇诗里都没有提过它。亦有高廪,是指稻子而言,意思就是收获的稻子也有高大的仓廪。这首诗是收获稻子后的祭祖,当无问题。

    【字句解释】

    皆,遍。孔皆,很普遍。整篇的意思就是:丰年所收获的黍多,稻子也多。稻子也是用高大的仓廪来收藏,数目之多,是以万、亿与秭来计算的。将这些稻子做些酒,做些醴,供献给祖先,以合应尽的各种礼节。降下的福禄非常普遍。

    【诗义辨正】

    《毛序》:“《丰年》,秋冬报也。”大体不差。可是《正义》解释说:“《丰年》诗者,秋冬报之乐歌也。谓周公成王之时,致太平而大丰熟,秋冬尝烝,报祭宗庙,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焉。”从什么地方看出是“周公成王之时”呢?姚际恒说:“《小序》谓‘秋冬报’,不言其所祭,亦是阙疑之意。郑氏谓‘尝、烝’,谬,盖误泥‘烝畀祖妣’句也。下不云‘以洽百礼’乎?且亦未有一诗用为二时之祭者。何玄子驳曰:‘使当大侵之时,用享祀之礼,而告神登歌,乃首举《丰年》为辞,毋乃不类之甚,而祖妣独无恫乎?’是也。苏氏以为‘秋祭四方,冬祭蜡’,亦揣摩之说,亦犯一诗两用之弊。《集传》曰:‘此秋冬报赛田事之乐歌,盖祀田祖、先农、方社之属也。’尽举诸祭言之,盖亦杂而无主矣。何玄子惩其弊,单以为‘冬报八蜡’,立意固是,然亦无确证,仍不若且依《序》,谓‘秋冬报’,以阙其所疑之为得也。王介甫主祭上帝,更非。”屈万里引陈奂说:“此秋冬报祭,亦必自上帝百神,凡有功于谷实者遍祭之,而皆歌此诗。”这首诗只提到祖妣,毫无上帝百神之处,且三百篇每篇都有实际的、独特的用途,所以意义都不一样,而言“皆歌此诗”,错误到了极点!

    九

    无羊(小雅)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释音:濈,音戢。

    【诗义关键】

    《丰年》篇:“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这是卫武公在南亩祭祖时,尹吉甫为他写的祈祷文。此诗也说:“实维丰年。”两诗是否有关系呢?三百篇里有一种现象,就是祭祀时的祈祷文之后,接着就跟着一篇歌颂此次祭祀的诗篇,如南仲祭祖时,《维天之命》之于《行苇》,宣王祭祖时,《有瞽》之于《灵台》,都是这种情形。这首诗与《丰年》,也是同样的关系,都是卫武公在南亩祭祖时尹吉甫所写。尹吉甫的旗帜不是旟吗?他所主管的地方是县鄙,所以诗言“旐维旟矣”。就以此义将这首诗作一解释。

    【字句解释】

    一章。牛七尺长为犉。濈濈,聚貌。湿湿,动貌。整章的意思就是:谁说您没有羊?一群就是三百只。谁说您没有牛?七尺长的牛就有九十只。您的羊来的时候,只看到一大群的角。您的牛来的时候,只看到一群耳朵在蠕动。

    二章。阿,大陵。讹,动。何,荷之假借。餱,干粮。《周礼·天官·膳夫》“鼎十有二物,皆有俎”,注:“物,谓牢鼎之实。”整章的意思就是:有的在山陵上,有的在池子里饮水,有的在睡,有的在动。您的牧人来的时候,有的穿着蓑衣,有的戴着斗笠,有的背着干粮。作为三十个鼎里的俎,您的牲口足够了。

    三章。薪之细者曰蒸。以,与,带来的意思。雌、雄,指禽言。矜矜,矜持。兢兢,戒惧。矜矜兢兢,不乱走的意思。骞,亏损。崩,死亡。麾,指挥。肱,手臂。整章的意思就是:您的牧人来了,带着粗的薪,细的蒸,还有雌雄兼备的飞禽。您的羊来了,畏畏缩缩地聚在一起,既没失落,也没死亡。用手一挥,都到牢里去了。

    四章。溱溱,众多。鱼,与余同音,故以鱼协余。旐旟是县鄙的旗帜,县鄙多,旐旟也多,故象征繁盛。整章的意思就是:牧人做了一个梦:看见许许多多的鱼,许许多多的旐旟。占梦的人解释说:“许许多多鱼,是丰年的吉兆;许许多多旐旟,是室家繁盛的预兆。”

    【诗义辨正】

    《毛序》:“《无羊》,宣王考牧也。”毫无根据。所以《集传》改变说:“此诗言牧事有成,而牛羊众多也。”他只注意到牛羊,而未注意到祭祀。一定得与《丰年》篇合看,才能知道这首诗的意义。

    十

    楚茨(小雅)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殽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释音:侑,音又。亨,音烹。爨,音窜。踖,音积。燔,音烦。熯,读为谨。

    【诗义关键】

    这首诗值得注意的有几点:

    第一,“我”与“尔”的区别。诗言:“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由此可知耕种的是“我”。诗又说:“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由此可知祭祀的人是“尔”,这不与《甫田》等篇里所述耕种的人是士,而祭祖的人是曾孙一样吗?

    第二,《甫田》篇说“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载芟》篇说“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都是形容曾孙之田收获的多。可是此诗说:“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怎么又变为我的呢?士是耕田的人,士所耕的为曾孙之田;对曾孙言,当然是曾孙所收获的,对自己言,当然是我的了。二者不仅不冲突,而且告诉我们这块田在什么地方。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南亩。

    第三,诗言:“我孔熯矣,式礼莫愆。”熯,即谨之本字(于省吾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十分谨慎了,幸好礼仪还没有什么差错。由此可知筹备礼仪与主持礼仪的是“我”,而“我”是谁呢?闵公二年《左传》说:“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曰:‘我太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执掌祭祀的人既是太史,不正与尹吉甫的“尹”这种身份相合吗?诗又说:“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由此可知主祭的是孝孙,先祖是孝孙的先祖,不是“我”的。

    第四,诗言:“神嗜饮食,使君寿考。”由此可知这位主祭者是位“君”。君,是主的意思,一国之主固然是君,一国中的“诸父兄弟”只要有土地的也可称君,所以此诗上讲“诸宰君妇”,下讲“诸父兄弟”,我们曾说这首诗的地点在南亩,那么,国君当然是卫侯,“诸父兄弟”也就是卫侯的伯伯叔叔以及兄弟们了。

    第五,诗言:“楚楚者茨,言抽其棘。”只要知道茨是什么时候抽棘,写诗的季节也就知道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七)于“蒺黎子”引赵简子说:“植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蒺藜子生棘在秋天。由此可知此诗写在秋季,与《大田》《丰年》《载芟》等诗的季节正相吻合。假如说这是祝贺卫武公在南亩秋祭的作品,不会没有道理吧?

    【字句解释】

    一章。楚楚,整齐貌。茨,蒺藜。言,而。蓺,种。与与、翼翼,都是繁盛貌。妥,安坐。侑,劝。祭祀时要请尸宾,所谓安坐,所谓劝酒,都是对尸宾而言。整章的意思就是:长得整齐的蒺藜,正在抽出它的刺。我向来是做什么呢?是耕种黍稷的。我的黍长得很茂盛,我的稷长得很蕃庑。我的仓都装满了,我的囷有一亿之多。做些酒食,献上去,供上去,请尸宾坐好,劝酒,他好赐予大的福禄。

    二章。济济,应读为挤挤。跄跄,行进之声。絜,洁。冬祭曰烝,秋祭曰尝,《诗经》中用“烝尝”的共有四篇,就是《天保》《那》《烈祖》与此诗。除《天保》篇的“禴祠烝尝”是讲四季祭祀外,其他三篇的时间都在秋冬,可以看出三百篇绝对不随便用字。剥,剥皮。亨,古烹字。肆,即《雝》篇“相予肆祀”的“肆祀”。肆祀是用全牲,所以上言“或剥”。将,是将祭。祊,庙门之旁。明,成。皇,往。神保,保佑之神,指尸宾。下章说“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神灵不会笑语的,除非是尸宾,所以上边又讲“为宾为客”。宾客都是指尸宾。整章的意思就是:一大群你挤我,我挤你,都已洗刷过的牛羊跄跄踉踉地往前去,为的是烝尝。有的只是剥皮,有的要煮熟,有的为肆祭,有的为将祭。在祊这个地方祝祭之后,祭祀的事情才算整个完成。先祖们前去了,神灵们吃过了,孝顺的孙子得到庆幸。祖宗们要赐以大的福禄,万年万年地享受。

    三章。爨,灶。执爨,即今所谓掌灶或掌厨。《尔雅·释训》:“踖踖,敏也。”俎,礼器,古祭祀燕享,用以荐牲者,以木为架而漆饰之。此处指俎上肉而言。燔,烧;炙,烤。君妇,主妇。莫莫,形容多,即今说的黑压压一群。因为全族的大小主妇全出动,所以说“君妇莫莫”。豆,笾。宾,指尸宾,即《信南山》篇“畀我尸宾”的“宾”。客,客人。献,敬酒。醻,回敬。卒度,从头到尾都合法度。格,降临。酢,报。整章的意思就是:掌厨的非常敏捷,做出来的俎肉都是大件的,有的是烧,有的是烤。黑压压一群的主妇们摆出许许多多笾豆,是为尸宾,是为客人。相互地敬酒与回敬,从头到尾都合于礼法,从头到尾都有说有笑,显然是神灵降临了。报答的是大福,酬答的是长寿。

    四章。工,官;祝,巫;工祝,即官巫。《仪礼·少牢馈食礼》“皇尸命工祝”,注:“工,官也。”《楚辞·招魂》“工祝招君,背行先些”,注:“男巫曰祝。”徂,往。赉,赐。苾芬孝祀,就是《信南山》篇的“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的意思。卜尔,报尔,与《天保》篇“君曰卜尔”的“卜尔”同义。几,期。式,款式。齐,就是《甫田》篇“以我齐明”的“齐”,粢之假借,谷之供祭祀者。匡,《玉篇》:“方正也。”敕,当作“饬”,整饬的意思。极,极端。时,是。万、亿,就是《丰年》与《载芟》篇的“万亿及秭”的“万亿”,指谷物收获的数量而言。整章的意思就是:我非常地谨慎呀,好在礼仪上没有差错。工祝宣布神灵的告辞说:“往赐孝孙。他以喷香的供献来做祭祀,神们都很喜欢吃他的。报答您以百多种的福禄,都是您所期望的,都是合理的。您献上了粢,供上了稷,既方正又整齐。赐给您的永远是顶好的,是以万以亿计算的。”

    五章。戒,备,与《大田》篇“既种既戒”的“戒”同义。皇尸,即尸宾。鼓钟,应为钟鼓之倒文。宰,主;诸宰,即下边的“诸父兄弟”,因为这些人都有封地,故谓之宰。废,去。彻,除。燕私,私宴。整章的意思就是:礼仪举行完了,钟鼓也就陈设起来。孝孙走到主祭者的位上,工祝宣告说:“神们都喝够了,尸宾要起身了。”敲着钟鼓把尸宾送走,神灵也都回去了。各位主人主妇,马上将供物及筵席彻得一干二净。各位父老兄弟,这才举行家庭的私宴。

    六章。后禄,后代子孙的福禄。因为是家宴,所以说“后禄”。将,美,与《破斧》篇“亦孔之将”的“将”同义。小大,长幼。替,废。引,申。整章的意思就是:乐队移到后边来演奏,可以奠定后代的福禄。您的酒席既然是嘉美的,也就没有怨恨,都很高兴。喝醉了,吃饱了,大大小小都叩头恭贺说:“神既然喜欢您的饮食,这样会使您为君主的长寿不老。很多恩惠,很多机会,您都会享尽。子子孙孙,永远会继续下去,不会衰败。”

    【诗篇联系】

    上边曾说尹吉甫与卫武公的关系非常密切,尹吉甫才于武公即位后,写出《斯干》与《常棣》两诗来劝勉他们兄弟们要和睦。也因为他们关系密切,武公才于春秋两季收获的时候,到南亩来看望尹吉甫的农夫,因而在那里举行春秋祭祀。所以这十二篇诗————《斯干》《常棣》《小雅·甫田》《信南山》《良耜》《臣工》《噫嘻》《大田》《载芟》《丰年》《无羊》与《楚茨》的联系非常自然,真可谓水到渠成,毫不费力。

    【诗义辨正】

    《毛序》:“《楚茨》,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祭祀不飨,故君子思古焉。”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然而还有人承继这种说法。姚际恒就奇怪说:“《小序》谓‘刺幽王’,说者因谓‘思古以见今之不然’。按此唯泥‘自昔何为’句耳。不知此句正唤起下“黍稷”句,以见黍稷之所由来也。其余皆详叙祭祀。自始至终极其繁盛,无一字刺意。而说者犹争之,何也?《集传》不用《序》说,是已;然以为公卿之诗,又非也。彼第以《仪礼·少牢馈食礼》例之,谓其为公卿。不知钟鼓送尸,《仪礼》所无;祝称‘万寿无疆’,《天保》篇亦云‘君曰卜尔,万寿无疆’,此岂臣子所可当乎?”《诗经》里用“万寿无疆”的共有六篇,就是《七月》《天保》《南山有台》《信南山》《小雅·甫田》与此诗,没有一篇用在帝王身上。《七月》篇又明明说:“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难道“公”是帝王吗?后世才将“万寿无疆”专用在帝王身上,怎么可以用后世的制度来解释《诗经》呢?